送皇帝礼物的故事,送荔枝给皇帝的人是谁? 焦点短讯

互联网   2023-06-27 02:36:01

是唐明皇吧。


(资料图片)

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,史载杨贵妃爱啖鲜荔枝,玄宗李隆基便命人从南方运送荔枝到宫中,累死过好几匹马。

有杜牧《过华清宫》诗:长安回望绣成堆,山顶千门次第开。

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

伯邑考赠送纣王的三样宝物:

①七香车: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,最早现于商周时期,是西岐三宝之一,是一种法宝般的交通工具,它能逢凶化吉。

②醒酒毡:伯邑考进贡纣王的三宝之一,人若酩酊大醉,卧于此毡,不消片刻即会醒酒。

③白面猿猴:《封神演义》中伯邑考进贡的纣王的三宝之一,是个得道千年的白猿,善会三千小曲,八百大曲;善为掌上之舞;善看人间妖魅。

以下节选自《封神演义》:

伯邑考曰:“自始祖亶父所遗七香车,醒酒毡,白面猿猴,美女十名,代父赎罪。

”比干曰:“七香车有何贵乎?”邑考答曰:“七香车:乃轩辕皇帝破蚩尤于北海,遗下此车,若人坐上面,不用推引,欲东则东,欲西则西——乃传世之宝也。

醒酒毡:倘人醉酩酊,卧此毡上,不消时刻即醒。

白面猿猴:虽是畜类,善知三千小曲,八百大曲,能讴筵前之歌,善为掌上之舞,真如呖呖莺篁,翩翩弱柳。

唐高祖年间,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,八月十五凯旋而归。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。

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,拿出圆饼,笑指空中明月说:“应将胡饼邀蟾蜍”。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。

这个典故出自《庄子·养生主》的故事,讲的是一个叫樊迟的人问庄子什么是养生之道。庄子回答道: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。

一身正气,即要做到品行端正、廉洁自律、为人正直;两袖清风,即要保持心灵纯洁、不受世俗的污染。这样的人是一种完美的人格,符合养生之道。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正义感、清廉正直。

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出自清官十训: 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,三省吾身,四肢勤民,五指不伸,六辟律节,七品不嫌,八面纳言,九朝为镜,十世为名。

世事人情皆洞明原文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出自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宁府上房对联。原文节选:

宝玉在东府神游幻境,因午困而须小憩,遂到尤氏上房。一进门,见正面高悬一联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”。宝玉一见此等言词,立即叫道:“出去,出去!”因此才转到秦可卿室中。

【出处】元代魏初《送杨季海》诗。

两袖中除清风外,别无所有。原指人迎风潇洒的姿态,后指穷得一无所有。比喻做官廉洁。

于谦,字廷益,明朝名臣。他在没有调入京城前,一直担任地方官。他为官清廉,对下属的各级官员要求都十分严格,坚决禁止受贿、贪赃,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。 正统年间,宦官王振专权,他作威作福,以权谋私,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。

明代的地方官进京见皇帝时,要送礼物给皇帝及权贵,以博取他们的欢心。兵部侍郎于谦对此事非常反感,他从外地进京时,不但没有带西,还作了一首诗以表示自己的态度。诗中说,虽然当地有绢帕、麻菇、线香等土产,但它们是百姓的生活依靠,当官的要是去搜刮,那百姓可就遭殃了。

所以他见皇上什么都不带,只有两只袖管里的风。这个成语比喻为官非常清廉。

“一身正气两袖清风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、清明正直,在为人处事时不受任何贪欲和私心的影响。这个典故比较常用的出处是出自明代杨慎的《世说新语·器识》的一篇文章:“孟尝君、袁盎素以清高著称,然其德行淳朴可亲,真是(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)。”

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指一个人为人处事端正,为人正义,品质纯洁,不染世俗之气。

这个典故的起源,据说可以追溯到明代,时有一位名叫王守仁的哲学家,他有一天穿行于南京市区,看到城里有许多酒楼和妓院,内心十分悲愤。于是他便将自己的衣袖拿起来,表示自己要保持一份纯净,不染世俗之气,一生守护自己的正气。

此后,人们便用“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”来形容那些道德高尚、十分忠诚的人。这个成语后来也经常被用来描述一些无私的爱国志士、覃恩义士等。

源于古代儒家文化,是指一个人的品德高尚,心中无私,没有私欲或贪婪,仁义道德是他们的信条,不受世俗诱惑的干扰,行事清正廉洁。

这个典故也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代贤臣和忠臣。

一个人只有拥有一身正气和两袖清风,才能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。

曹操在洛阳迎接到汉献帝时,只是简单的给汉献帝献上了已经烹饪好的鸡肉汤和烙好的大饼,其余的什么都没有献,而这却是对汉献帝最好的礼物,因为汉献帝从长安逃回洛阳,一个多月连饭都没得吃,风餐露宿饥寒交迫,这时一顿饱饭真是胜过万两黄金。

所以说曹操这一招可谓妙到巅豪。

范蠡一家离开越国,先在齐国住了一段时间,后又到了陶地。他认为陶地道路通畅,做生意可以发财致富,于是自称陶朱公,与自己的儿子一齐做了商人,没过多久就积累了丰厚的家资。

在陶地,朱公生了小儿子。

小儿子长大后,陶朱公的二儿子因为杀人被楚国拘捕了。

自古以来,凡是家有千金的犯人不会在闹市中被处死,因此,朱公决定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,并让他带一千镒黄金。

就在小儿子即将出发时,大儿子说:“我是长子,现在弟弟犯了罪,父亲不派我去,却派小弟,说明我是不肖之子。

”说完就要自杀。

其母见状就对朱公说:“现在派小三子去,未必能救老二的命,但眼看老大说自杀就自杀,该如何是好?”不得已,朱公只好派大儿子去,并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,同时交代说:“你到楚国后,把金子送到庄生家,一切听从他的吩咐,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。

老大到了楚国,依照父亲的嘱咐如数向庄生进献了黄金。庄生说:“你现在赶快离开,千万不要留在这里,即使在你弟弟释放后,也不要问原因。”老大口中答应,但并没有真的离开,而是偷偷留在了楚国,并用自己另外私带的黄金贿赂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。

庄生由于廉洁正直而闻名于楚国,从楚王至下,对他都很尊重。黄金送来后,他对妻子说:“这是陶朱公的钱,以后全部还给他,千万不要动用。”

庄生找了一个机会入宫见楚王,以天象有变将对楚国有危害为由劝楚王实行德政,楚王于是准备实行大赦。

接受了贿赂的楚国达官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大。

他寻思,既然实行大赦,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,那一千镒黄金不就等于白白给庄生了吗?于是他又返回见庄生。

庄生一见他惊奇地问:“你没有离开吗?”长子说:“没有,当初我为弟弟的事情而来,现在楚国要实行大赦了,我的弟弟自然可以得到释放,所以特来向您告辞。

”庄生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就说:“你自己到房间里取黄金吧。

”老大暗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。

庄生因为遭到长子的愚弄而深感羞愧,他又入宫会见楚王,说:“现在,外面很多人都在议论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关在楚国,他家派人用金钱贿赂君王左右的人,因此并不是君王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,而是因为朱公儿子才大赦的。”楚王听罢大怒,于是他命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,之后才下达大赦的诏令。

长子只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。

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,只有朱公笑着说:“我就知道老大救不了老二,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弟弟,只是他从小就与我生活在一起,经受过各种苦难,知道生活的艰难,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。

而老三一生下来就在蜜罐子里,哪里知道钱财来得不易,弃之也毫不吝惜,本来我是打算让他去的。

老大不能弃财,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,这很合乎事理的,不要悲痛了。

我日夜盼的也就是老二的尸首能回来。

无疑,上述故事进一步表现了范蠡非凡的识人眼力,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语:“知子莫如父。”

抛开老二杀人偿命、咎由自取不谈,可以说是庄生要了小二子的命,而让庄生作此决定的是长子,所以是他要了弟弟的命,而他又是朱公在孩子母亲要求下才派去的,可母亲也是出于无奈……那么,究竟是谁要了小二子的命呢?

是朱公。倘若他真想救出儿子,此前完全可以把利害关系向大儿子讲明,但他只是草草交代了几句。他难道不是在用长子的行为、次子的生命证明自己的眼力吗?

(出自《世说新语》)

典故。我也忘了

在现实生活中,礼物与人是如影随形。

人一生下来要送礼,生日、节日、升学、结婚要送礼,人死的时候还得送礼。

现在的人图省事,送礼喜欢拿个红红的纸封,里面塞上厚薄不等的钱币,就算了数(当然,那送“宝马”、“奔驰”,送名人字画,甚或在国内外银行设了账户送巨款,这种事太隐密,平民百姓是看不到的)。

过去,人们可不是这样的。

譬如小孩子满月送“祝米”,那可真是挑着箩筐,一头是红红的摇篮,红红的鸡蛋,一头是白白的米和花花绿绿的衣裳。

平生感到最温馨的礼物,共有两类:儿时春节的“包”,平日农家的小吃。

春节的“包”都是从镇子的商店,作为年货打回来的,有方形、菱形,外面的包装都是粗纸,用麻绳捆着,里面的内容则是砂糖、京果、雪枣、麻花、饼干、果脯等等。

到了正月,人们就提着这些“包”,热热闹闹去亲戚家拜年。

平日农家的小吃,那可就是五花八门了,树上的酸枣子、涩桃子、苦柑子,菜园子的一把青青的菜、一两个黄黄的瓜,自家酿的甜酒、霉的腐乳、蒸的发糕…

送给人家的时候,没有什么理由,就是我家有而你家没有。

可看到一些古人送的礼物,还是让人目瞪口呆。

明冯梦龙《古今笑》之《贫俭部》中,辑有两则关于送礼的故事。

一则是南朝孔琇之给皇帝送礼的事,他送的是居然二片干姜:“孔琇之为临川太守,在任清约,罢郡还,献干姜二片。

”(注:正史里说孔所献干姜为二十斤)另一则是明朝鲁铎给其老师送寿礼的事。

这鲁铎,居然送的是半条枯鱼:“(赵永)一日过鲁学士铎邸,鲁曰:‘公何之?’赵曰:‘忆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,将往寿也。

’鲁问:‘公何以为贽?’赵曰:‘帕二方。

’鲁曰:‘吾贽亦应如之。

’入启笥,无有。

踌躇良久,忆里中曾馈有枯鱼,令家人取之。

家人报已食,仅存其半。

鲁公度家无他物,即以其半与赵俱往称祝。

”冯梦龙的《古今笑》,本来就是辑的一些笑话,这两则故事,着实也令人好笑。

这两人从哪里借来这么大的胆量,敢动心思给自己的长官、老师(文中受礼的西涯先生为大学士,实际也是鲁的长官),送二片干姜、半条枯鱼?所幸两人的受礼者并不见怪,那皇帝虽然对孔的礼物“嫌其少”,但“知琇之清”后,“乃叹息”,而那西涯先生更是毫不在意:“烹鱼沽酒,以饮二公,欢甚,即事倡和而罢。

冯梦龙点评两则故事时,一说“(干姜)比医家一剂药尚少一片,太矫太矫”,一说“枯鱼而半,太不成文”。对冯梦龙的指责,总觉得其有以“小人”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。还是洞庭湖边上的一句俗语说得好:“(礼物)出得我的手,进得你的门。”这送礼只要没有别的企图,无非表心达意而已,多寡贵贱又有什么关系呢?

不管怎么讲,干姜和枯鱼,这种礼物雅是雅不起来的。

优雅的礼物,还是捏在古人手里。

民国广益书局编辑的《古今笔记精华》卷四《风俗》中,也有两篇笔记也关于送礼的。

其一录自明张岱《西湖梦寻》:“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,宋时每腊前必奉雪表进。

”这是拿山上的雪送官。

其二录自清戴延年的《秋灯丛话》:“天都黄山之云海,相传为第一奇观。

山中人往往以盒收之,纸固其口,作土物馈送。

”这是拿空中的云作礼物。

试问:还有什么礼物有雪和云雅致?

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义重”,这是世俗的送礼至高境界。而白雪彩云,还有清风明月,谁以馈我,谁以馈我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