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汽埃安总装车间,智能化机器人正在组装车辆。南都记者徐杰摄
(资料图片)
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工业第一大省,去年共有深圳、广州、佛山、东莞4市跻身中国工业十强,制造业底蕴之厚、实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。作为经济发展的“压舱石”,工业生产释放出来的信号至关重要。
今年前5个月,广东制造业重镇——珠三角九市的工业运行情况如何?南都记者盘点后发现,广深及珠江口东岸城市惠莞两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,均受全球消费低迷影响较大。但九市注重先进动能的培育发展,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活跃,产业经济向实向高趋势不变。特别是珠江口西岸城市,前5个月的工业投资增速相对居于高位,为培育新动能继续提供后发力量。
深圳
车企龙头比亚迪贡献大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活跃
放眼珠三角,深圳前5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.5%的成绩单似乎不算亮眼。但要看到的是,深圳这是首次戴着“中国双料工业第一大市”的厚重皇冠,继续稳步向前。
去年,深圳以1.13万亿元的工业增加值,首次超过上海的1.08万亿元,跻身工业第一大市。而在此之前,深圳工业总产值已经连续4年位居全国之首,此番工业增加值的突破,意味着深圳第一次成了中国“双料工业第一大市”。
跃居中国工业第一大市的背后,是深圳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长远布局。其龙头企业比亚迪,去年一年卖了180多万辆新能源车,超过特斯拉勇夺全球第一。
7月初,比亚迪发布2023年6月产销快报,新能源汽车销量253046辆,去年同期销量134036辆,同比增长88.79%;1-6月,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255637辆,累计同比增长95.78%。
在比亚迪的带动下,深圳去年前5个月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狂增104.5%,成为了深圳工业的最大贡献者。今年前5个月,深圳规上汽车制造业势头同样不错,增加值增长94.0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、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63.5%、40.6%。
重要的是,深圳前5个月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强势增长,增速分别为35.8%和43.6%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2.8%,其中,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52.4%。这说明,深圳工业维持向上的底气十足,产业经济向实向高趋势不变。
对于深圳而言,今年能否保住双料工业第一大市的地位,至关重要。毕竟,去年上海受疫情管控影响,经济增速明显放缓,去年上海1-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.6%。而今年前5个月,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1.3%,也是唯一增速达到20%以上的地区。
广州
第一支柱产业汽车新旧动能“换挡” 新一代信息技术部分产品增长较快
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尽管下降2.9%,但降幅已比1-4月收窄1.3个百分点。这当中和广州第一支柱产业——汽车制造业的“新旧换挡”有很大关系。
前五个月,全市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3.3%,但降幅同样比1-4月收窄2.1个百分点。
对此,汽车制造业人士表示,对广州汽车制造业的韧性和前景持积极态度,全年预期乐观。在年初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,2023年,广汽产销预计增长10%。今年1-5月,广汽累计销售92.7万辆,同比增长1.2%,率先“由负转正”。
在新旧动能切换方面,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广州汽车产业新引擎。2022年,广州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446.61亿元、31.3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.2倍、1.1倍。今年前5个月,广州新能源汽车加快产出,实现产量同比增长1.2倍,充电桩产量同比增长1.5倍。
对全年乐观的原因,还与政策利好有关。6月16日,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正式启动,共有69款车型入围。其中,包括广汽集团7款、东风日产2款车、小鹏汽车2款。
可预见的是,今年下半年,新能源汽车仍是拉动广州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动力。
除了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效应明显之外,新一代信息技术部分产品增长也较快,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、显示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2.3%、24.5%和15.3%。智能、绿色家电生产保持较好增长势头,家用空气湿度调节装置、智能电视、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均增长40%以上。
在工业投资领域,高技术制造业最受“青睐”。前5个月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.9%,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50.0%,其中,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、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势较好,同比分别增长37.1%、32.7%和80.5%。
佛山
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九市第二 先进制造业“领涨”带动出口和投资
作为全国第五大工业大市,1-5月,佛山制造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: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0%,排珠三角第二,仅次于珠海。
据统计数据显示,佛山先进制造业起到了“领涨”的作用,累计实现增加值1284.91亿元,增长7.7%,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7.0%;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增长9.0%,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8.9%。
从出口产品的品类上亦可见一斑。1-5月,佛山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3.9%,较前4个月增长1.2个百分点。其中,出口集成电路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分别增长324.1%、15.4%。电动载人汽车、太阳能电池、锂电池分别增长36.1倍、137.9%和6%。
制造业当家,还直接带动佛山工业投资、技改投资、基础设施投资1-5月高速增长,分别增长39.2%、32.2%和22.2%。据悉,佛山今年全市新入库的792个项目(不含房地产开发)投资中,工业投资有538个,计划总投资630.07亿元,1—5月完成投资额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达27.9%,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8.9个百分点。
东莞
受全球消费市场影响较大 1月手机出货量暴跌挖了个大坑
东莞今年前5个月形势不容乐观。1-5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7.77亿元,同比下降6.6%。这与东莞主导产业下行压力较大有关。统计数据显示,前5个月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.5%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.9%。
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一,东莞近年来受低迷的全球消费市场影响较大。
据此前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一季度,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.7亿部,同比下降15%。而国内手机市场除了1月份之外,每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货量增长,但1月份将近43%的出货量暴跌,让上半年的手机市场难以填下这个大坑。
但据业内人士预计,2023年的国内手机市场与去年相比将会是小幅度下滑,而大家所期望的强力复苏,还要看下半年新机型的表现。
忧中带喜的是,东莞部分行业保持增长,其中,食品制造业增长21.7%,汽车制造业增长16.5%,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.2%。从产品产量看,光纤、虚拟现实设备、集成电路、半导体存储盘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09.2%、149.7%、15.2%、12.8%。
值得关注的是,前5个月东莞“小升规”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1.8%。
由于毗邻深圳且村镇经济活跃,在东莞大大小小的工业园中,活跃着大批小微企业的身影。从2015年开始,东莞积极推动“小升规”“倍增计划”等政策,引导和鼓励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。数据显示,东莞新升规上企业数量连续多年蝉联广东省第一。这些有着强烈向上意愿的小微企业,才是东莞不断向上的未来。
或许受大环境影响,前5个月,东莞工业投资仅2.3%的增速,制造业投资也只有4.4%的增长,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靠后。不过,有三个行业增长不错,分别是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08.8%、食品饮料业增长90.9%、纺织服装业增长37.0%。
惠州
积极培育生命健康产业 迎来22.6%的高速增长
和东莞一样,深莞惠经济圈里的惠州也受主导产业影响较大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.1%。这并不奇怪。因为作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,惠州与深莞两地联动发展,去年手机产量约2亿部。
不仅仅是手机,它还是平板、智能音箱、智能穿戴、智能家居等终端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。同样受全球消费力低迷的影响,惠州电子行业前5个月的增加值下降3.1%。
另外,在“2+1”产业中,除电子行业增加值下降外,惠州最重要的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加值下降3.1%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中,惠州能源产业增长了6.9%。
据了解,目前惠州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是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之一,集聚了亿纬锂能、德赛电池、欣旺达、比亚迪电池、新宙邦、贝特瑞等110多家产业链企业,预计今年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。从能源供应到新型储能产业布局,惠州今年以来动作频仍,业内人士认为,这只是惠州能源产业加快崛起的开端。
而“2+1”产业中的这个“1”,即生命健康制造业,则迎来22.6%高速增长。据悉,作为拥有罗浮山这个“中草药宝库”,自带中医药基因的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,惠州近年来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动,通过连续举办中医科学大会和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,积极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,引进不少重大项目。去年全年惠州市生命健康制造业总产值约130亿元,已初步形成以中医药为特色产业、医药和器械同步发展的产业集聚态势。
受两大支柱产业影响,惠州前5个月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.4%,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4.3%;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持平,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8.8%。
再看前5个月工业投资,惠州同样处于“中等生”水平,保持着两位数(21.8%)的增长。其中,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5.8%;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下降2.4%;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.2%。
不过,要看到的是,惠州投资结构持续优化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6.4%,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高13.4个百分点;先进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6.7%、13.7%。
珠海
多项指标位居珠三角第一 七大支柱产业功不可没
珠海前5个月,动能十足,工业生产和工业投资多项指标高居珠三角首位:1—5月,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622.82亿元,同比增长7.2%;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6.1%;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77.1%;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4.5%。
强力增长的背后,离不开七大支柱产业的贡献。据统计,珠海前5个月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502.38亿元,增长7.2%,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80.7%,其中家电电气、电力能源业分别增长32.4%、7.7%。现代产业保持增长态势,先进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.1%、8.1%,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.9个百分点。
据悉,去年4月下旬,珠海市曾召开产业发展大会,重磅发布“1+5+3”产业发展系列政策。其中“1”是指《关于坚持“产业第一”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。
在这份方案里,珠海提出:将聚焦7大产业打造现代支柱产业集群——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等2个产值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,着力做强集成电路、智能家电、装备制造、精细化工等4个产值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,加快培育产值超600亿元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,构建“雁阵形”产业集群发展梯队。
伴随着“产业第一”的全力推进,珠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已呈现可喜的态势,但从体量上来看,珠海与第五大工业城市惠州还有不小的差距,仍需继续加油鼓劲。
中江肇
三市现代产业引领作用较大 中山工业投资增速九市第三
珠三角第三梯队里的中山、江门、肇庆,规上工业增加值表现尚可。相较而言,肇庆增长最快,为3.7%,排珠三角第三。其次是中山,2.2%,位居第五;江门1.7%居第六。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,三市现代产业引领作用较大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。
从现代产业来看,肇庆虽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5.31亿元,同比下降5.1%,但其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28.2%,为40.80亿元。
中山的先进制造业增长5.8%,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0.0%;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.7%,占比为16.0%。
从投资上来看,三市继续发力,中山前5个月工业投资以37.6%的增速排在珠三角第三名,江门31.0%,排第五。肇庆虽然倒数第二,但其实也在快速增长,为18.9%,远高于最后一名的东莞(2.3%)。
据悉,2023年中山市计划安排重点项目329个,总投资5082.0亿元。其中,产业类项目数量高达215个,总投资近2000亿元。年内开工建设的项目有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项目、TCL特普智能电器(中山)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、和胜新能源汽车主体结构件先进装备制造项目等;计划年内建成投产的则有彩迅工业(中山)有限公司1000万台/年液晶电视项目、中山市比亚迪智能终端零部件生产项目、康方湾区科技园等项目。这些,将有望为中山“重振虎威”助上一臂之力。
采写:南都记者黄海珊